开阔

开阔 楼主 4天前

读者提问:

公周老师:我在体制内法律机关工作,是性少数群体。到目前为止,除了极少数同命相连的伙伴,我对任何人都没有出柜。经历了很痛苦的过程,我现在已经欣然接受这个上天的安排了,但对体制内前途还是感觉悲观迷茫。

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主动或被动出柜,也不知道那时候自己在同事们眼中是什么样子。我想,领导应该不会提拔一个同性恋吧。

我目前尚未通过司法考试,打算过司考后辞职做律师,相对自由一点。您看靠谱吗?求指点。

——星球背锅侠 Zik

公周回答:

亲爱的 Zik:

1. 之前回答过另一位读者的性取向问题,首先还是那句话,这是很私密的情况,谢谢你对我以及星球朋友的信任。

2. 我不觉得性少数群体在体制内“没有出路”。 据专业数据估算,性少数在中国总人口中大约占比为 1/40,大概 3000 万的规模。想想看,700多万公务员,几千万体制内人员中,按照这个比例该有多少性少数群体?就算目前在任的各级领导,就真的没有性少数群体在隐匿吗?当然不会。

我老婆喜欢看BL 文,经常兴致勃勃强行科普给我,所以其实对一些细节很容易看懂。据我观察猜测,那些年接触过的单位同事里面,至少有 5 个人可能是同性恋(其中有1 个可能是双性恋,只有他结婚生子,至少看起来双方感情还不错)。

这些人都没有出柜,只是多数都不结婚,大家可能会有好奇和偶尔讨论,但说说也就过去了,并没有人像抓贼那样去关注和追问。

所以工作生活中,他们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。职务升迁,自然也不会受到什么明显影响(如果你说有男同可能比较娘气,领导不喜欢这种风格,那倒是有可能,但并不是因为性取向本身)。

说白了,只要你自己不承认性取向,谁也不敢贸然给你下结论,更谈不上歧视。

体制内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,大家边界感会比较强,又向来讲究含蓄,只要你自己不要主动公开或暴露,多数人不会轻易对你的隐私进行窥探和评判。

唯一算得上”影响前途“的因素,就是将来提拔你当重要单位的一把手,组织上可能会考虑你不婚不育,而有所顾虑。其他方面不会有问题。

3. 真正需要防范的,反而是工作以外的交友。既考虑健康,也考虑安全。比如你在外面交朋友,要防备对方获知你的体制内身份,以曝光为要挟,作出对你不利的事情。毕竟体制内人员社会关注度高,这种事儿又容易传播。

4. 从大环境来说,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,对性少数的宽容度更高。这恰好是你努力向上攀登的一个动力。就拿北京来说,各大机关都没有公开出柜的情况,但大家对这种现象容纳度已经很高了,特别是年轻人,相互之间也会开同性玩笑的梗。如果身边出现了性少数人员,好奇或许有一点,但歧视真的谈不上。

5. 法院辞职做律师,司法资格肯定是最基础的条件,但有了这个还不够。如果你不想前面这几年都白费、出去以后从零开始。那就要尽可能完成前期积累。


比如,单位层次。基层法院资源有限,影响力仅限于本区域,跳出去难以变现。中院、省院,自然不一样了。能到北京,那就另一番天地。

比如,职业技能。在基层法院待了几年,就做了点跑跑送送的助理工作,没有独立承办过案件,连穿法袍啥感觉都不知道。来法院岂不是白走一趟?你刚入职不久,还年轻,建议想办法调到民、商、刑庭,抓紧学业务,争取 5 -8 年入额,然后狠狠办 3 年案子再考虑跳槽。预计 35 岁左右。

比如,人脉关系。你跳槽出去了,再回本法院办个事,有人能帮你吗?跟领导熟不熟、跟同事铁不铁?去其他法院或其他政府部门甚至外地呢,能辗转找到门路吗?如果这些都没有,你跟社会上律师比,还有啥差别?

既来之,则安之,不要轻易想走,想把眼前机会利用好、资源吸收足,再考虑不迟。

6. 说一千道一万,先把司考过了,我们当年没这个证书考法律机关都报不了名。先踏实把这事儿完成,再踏实学几年业务。生活归生活,工作归工作,性取向不是生活的全部,纠结于此才会真的影响前途。

爱你的/公周


ddmmre.PNG




请登陆后回贴